内毒素也称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是革兰氏阴性菌外膜的主要成分,所有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分裂与死亡过程,都会释放内毒素;而内毒素具有“微量致病”的毒性特点,不仅干扰细胞生长、蛋白活性等研发生产过程,也给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极低浓度内毒素即可诱导哺乳动物发生热原反应和休克[1]。因此各国药典都对医药产品的内毒素含量设定了严格限值,内毒素的去除和检测成为生物制品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产品安全性的核心步骤。
不同革兰氏阴性菌来源的LPS通常由三个区域组成:O-特异性多糖链、核心多糖和脂质A(如图1所示),其中脂质A是内毒素生物活性和毒性主要来源。在生物药物研发及生产的过程中,内毒素的去除方法的选择需结合内毒素的特性(如稳定性、溶解性、分子量等)和应用场景[2],如液体样品中内毒素去除,会根据内毒素的分子量大小选择超滤法;生产设备、实验器皿等常选择高温、强酸、强碱等手段破坏脂质A的结构等。
图1.内毒素结构示意图
东纳生物围绕“精准捕获”的核心思路,利用脂质A是内毒素最保守的区域及磁珠超顺磁性的特点,以脂质A为靶点,开发出MagBeads®内毒素去除磁珠,可有效清除生物样品中各种革兰氏阴性菌释放出的LPS。MagBeads®内毒素去除磁珠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操作简单省时,仅需配合磁分离工具即可高效去除内毒素;无需昂贵耗材,更重要的是去除过程温和,能最大程度保护目的产物的活性,适用于对产物活性敏感、高效操作的场景。
图2. MagBeads®内毒素去除磁珠及工作流程示意图
产品优势
特异性强,非特异性吸附低
操作简便快速,无需复杂设备和昂贵的耗材
高样品回收率
耐受复杂样品
可重复使用
应用方向
1.纯化质粒DNA (pDNA)、PCR产物、mRNA 以及病毒载体
2.纯化各种重组蛋白、肽、酶、抗体、多糖等样本
3.处理用于细胞培养的血清、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或转染试
磁珠订货信息
适配磁分离工具订货信息
参考文献
[1] Fiske, M. J., Fredenburg, R. A., VanDerMeid, K. R., McMichael, J. C., & Arumugham, R. (2001). Method for reducing endotoxin in Moraxella catarrhalis UspA2 protein preparation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Biomed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753(2), 269-278.
[2] Batista, P. D. O. M. D., Lopes, A. M., Mazzola, P. G., Yagui, C. D. O. R., Penna, T. C. V., & Pessoa Junior, A. (2007). Methods of endotoxin removal from biological preparations: a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