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纳 About u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755-2801 8888
  • 商业服务电话:18800000001
  • 技术服务电话:18800000001
  • 在线服务QQ:000000000
  • 服务邮箱:service@.com.cn
  • 网站:www.niumowang.com
在《新型仿生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细胞外囊泡载药策略及应用》中我们对细胞外囊泡的形成过程、常见载药策略及应用做了简要介绍,其中外泌体因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传递效率高、能跨越血脑屏障等特点更加适合作为药物纳米递送载体[1],本期将以外泌体为例进一步介绍细胞外囊泡靶向给药及如何增强其靶向性。目前外泌体靶向给药系统多是在其内部负载各种药物分子(如核酸、病毒蛋白、化学药物等),被动靶向或另在其表面增加靶向分子或其他方式,使其靶向至特定的细胞或组织内发挥作用。实际应用中研究者需要根据所负载药物的不同性质及所选用的不同细胞的外泌体特点设计靶向给药系统。下面就文献中的几种外泌体靶向给药系统为例作简要介绍:被动靶向 给药系统01 利用外泌体自身趋向性靶向给药目前已证明单核细胞来源的骨髓细胞活化所介导的炎症过程在大多数慢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姜黄素作为常用的抗炎症药物,疏水性强且具有与脂质膜优先作用的特点,导致其生物利用度低、临床疗效差。有研究表明活化的骨髓细胞对于外周血中循环的外泌体具有很强的吞噬作用。基于以上内容,研究者将外泌体与姜黄素孵育获得包含姜黄素的载体,经注射或口服的方式进入到小鼠体内,在外周血循环的过程中被活化的骨髓细胞吞噬,以提高增加姜黄素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并增强其抗炎活性[2]。02 抑制外泌体被肝脏和脾脏的吞噬细胞摄取,提高外泌体被动靶向的效率虽然外...
发布时间: 2020 - 07 - 09
浏览次数:1544
光动力治疗(PDT)是基于微创的新型肿瘤治疗方法,利用光敏剂(血卟啉类、改性卟啉、二氢卟吩、酞菁类等)吸收可见-近红外光促使光敏剂与分子氧化反应,产生高活性光化学产物¾活性氧物质(ROS),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坏死。自PDT问世来,由于其较高选择性、低细胞毒性、微创、不会引起耐药性,可进行重复治疗,该治疗手段经常被用在肿瘤领域的临床治疗。然而,大多数光敏剂缺乏肿瘤的高特异性,并且水溶性较差,容易形成聚集体从而降低光活性。纳米载体如聚合物纳米粒子、蛋白纳米粒子、介孔硅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在光动力治疗可作为体内有效递送光敏剂的方式。另外一些自身能产生ROS效应的纳米粒子如ZnO、TiO2、富勒烯、石墨烯、氧化铁、碳纳米管纳米粒子等在光动力治疗中也具有潜在的应用。光动力治疗肿瘤的机理光动力治疗癌症通常具有两阶段过程。首先,光敏剂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一段时间后,光敏剂通过血液循环富集到癌细胞周围。在特定波长激光照射下,光敏剂激发肿瘤部位的氧气发生不完全氧化转变成活性氧物种或单线态氧,从而引起血管损坏或者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光动力治疗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光敏剂的溶解度及表面电荷会影响其在肿瘤细胞中分布。阳离子化合物会集中在线粒体,而阴离子化合物会进入溶酶体。另外光敏剂在亚细胞的分布会随着孵育时间及光照射的改变,重新分布到其他的细胞器中。还可以将光敏剂负载到对肿瘤有特异性的载体上,如低密...
发布时间: 2020 - 07 - 08
浏览次数:1230
讲座主题:超声微气泡诊治技术邀请嘉宾:东南大学 杨芳教授 报告热点:1. 微气泡的理化特性和声学性能;2. 微气泡的体内外声学调控和医学影像应用;3. 微气泡声穿孔药物递送和影像监控下的药物递送。讲座时间:2020年6月18日 20:002020年6月18日晚8点,由微纳米技术医学创新与转化平台举办的第二期线上学术沙龙正式拉开帷幕,本期主题是超声微气泡诊治技术。为此我们邀请了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的杨芳教授。杨芳教授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子影像及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在超声微气泡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研发经验。报告会中,杨芳教授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理论联系实际,介绍了超声微气泡的研究发展历程,并讲解了微气泡所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如表面带电、自身增压溶解、上升速度慢以及大的比表面积与负载能力使得微纳米气泡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丰富的应用。利用微气泡的可压缩性原理可将其作为超声造影剂,可以呈现更好的成像效果。利用微气泡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在内部负载磁性颗粒、表面偶联药物,可以将气泡靶向到病灶部位,上升速度慢则保证了微气泡系统具有较长的体内循环,增加了药物释放时间。最后,杨教授对超声微气泡诊治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上的应用与发展做了总结与展望。报告会结束后,杨教授与直播间的听众就超声微气泡的具体应用以及在运用过程中...
发布时间: 2020 - 07 - 07
浏览次数:170
纳米酶作为具有模拟酶性质的功能纳米材料,既能克服天然酶稳定性差、制备成本高等缺点,又具有纳米材料的可设计性、多功能性、可操纵性及可应用性[1]。东南大学顾宁、张宇课题组在纳米酶领域取得了相关研究进展,例如氧化铁、氧化钴、普鲁士蓝、金纳米酶的催化机制研究、纳米酶的体外检测、成像、细胞保护及肿瘤治疗、纳米酶相关国家标准等。 01 氧化铁纳米颗粒pH依赖的类双酶活性该研究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首次发现氧化铁纳米颗粒(IONPs)具有pH依赖的类双酶活性:在酸性条件下,IONPs能够与H2O2反应,生成具有高毒性的羟自由基(·OH),表现出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中性条件下,能够催化H2O2的歧化反应,分解为无毒的H2O和O2,表现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2]。该研究证明IONPs在细胞中的分布及细胞内微环境是影响其细胞毒性的重要因素,即:当IONPs定位于细胞溶酶体中,将产生较强的毒性作用;定位于细胞质中则具有较好的解毒作用(图1)。因此,溶酶体逃逸策略是一种有望降低IONPs给药中长期毒性的有效方法。图1:氧化铁纳米颗粒pH依赖的类POD、CAT活性02 四氧化三钴纳米颗粒类多酶活性及电荷转移催化机制本研究证明了四氧化三钴纳米颗粒(Co3O4 NPs)具有类CAT、POD和SOD 酶活性[4]。利用电子自选共振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 2020 - 07 - 06
浏览次数:3132
电话:025-83475811   
手机:17326102052 QQ:1276827079  
Copyright ©2017   南京东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568号生命科技小镇5号楼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025-83475811 17326102052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